文章
  • 文章
搜索
详细内容

超磁絮凝撬装水处理设备在河道治理项目上的应用

一、河湖治理措施的关键环节

城市河湖本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然而由于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湖水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导致其污染严重。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因此,防治河流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去功能化已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迫切需求。

近些年各地都在河湖治理上加大了力度,一大批河湖治理的新工艺新设备也不断的涌现。现阶段治理手段主要有:物理法的清淤、截污、造流、复氧;化学法的投药;生物法的浮岛、倍增、投菌等。随着治理设施的投入,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很多河流的生态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通过近几年的治理经验总结,一般把河湖水体治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清污、拦污、清淤、造流;第二阶段则以曝气复氧、生物填料、人工浮岛、投加菌种等消除水体富营养化,为恢复生物多样化创造条件;第三阶段通过投放多样化的动植物种群营造生物多样化环境,建立自然的生物链和生态环境。而其中以第一阶段的清污、拦污和清淤最为关键。

清污主要是将水体内现有悬浮物和藻类清理掉。一般来说都是采用加药沉淀或者辅助以投药灭藻。加药沉淀工艺需要在多个串联池体内完成,由于河湖的处理水量大,其池体建造和提升、投药、反应、沉淀、回流等工艺控制难度极高,建小了处理不过来,建大了投资占地受不了。因此这一步常常难以完全实现设计目标,通常不会建造一个庞大的处理池体,而是直接就地投药沉淀并辅以人工或机械打捞,后期再喷洒藻类杀灭药剂。但这种处理方式也加剧了底泥的富集,同时打捞速度常常赶不上自然生长,灭杀药剂对后期恢复正常水体藻类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这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处理能力足够大的处理措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水体处理干净,能够迅速的体现处理后的感官效果,也要能对抗藻类等动植物的迅速繁殖。这种处理设施的难点是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且选址难以兼顾整体流域范围。

拦污工程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后继污水进入已治理的河湖,污染物进入河湖少了,净化和治理难度就小了。但现有拦污手段如:铺截流管、修截污槽、设软隔离槽、提升分流、分散式就地处理等,常常无法根除污水的流入,这也是导致很多河湖治理项目治理效果不明显,治理成果阶段性反复的主要因素。

而清淤,更是一个河湖治理的难题。被污染的河湖底层没有水生动植物,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溶解氧含量极低。底层淤泥均以厌氧形态存在,都是黑臭且富含较多营养物质。如果不清淤,底泥及会在以后的净化施工各阶段持续释放其富含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持续富营养化,且还会不停的搅动上浮,严重的影响水体透明度。而如果清淤,又需要清掏开挖,其施工难度大,且资金耗费惊人。

二、解决方法

其实前述三个难点可以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来解决。这个三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本质上都是对水体悬浮物的控制。

先说说清污,就是把污水里现有的各种悬浮物比如:悬浮渣滓、各种藻类、某些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等等都分离出来。为水体下一步处理做好准备。

而拦污呢,其核心当然是能把部分高污染水全部拦住最好。但此措施的最初设计出发点却不是将污水全部拦截,而只是拦截较难处理的悬浮物部分。毕竟后继的曝气复氧、生物填料、浮岛等等各项处理措施都会提供生物降解能力,可溶性可降解有机污染物流入影响不是很大。但难降解悬浮物的流入,就会导致无法生化分解,影响水体透光,消耗水体溶解氧,沉积后厌氧发臭还会翻泥浮渣等等各种问题。可在河湖治理上又没有有效措施将高污染水的悬浮物分离,因此就常常是直接规划为整体拦截。其实如果能有一种措施将此部分高污水的悬浮物分离收集,那就不再需要进行拦污、截流。工艺、运行上也更容易控制,还能节省大量的管渠、阀井、提升设备、配套构筑物等一大笔建设、运维费用。

至于清掏,其实清掏的目的是避免后期治理时,底泥随着水体扰动不停的分解破碎上浮,导致水体持续浑浊。因为现有的各种手段,包括曝气复氧、生物填料、浮岛等等各项处理措施,基本都是无法对这种悬浮物进行有效处理。如果有措施能够持续的对水体中的此类悬浮物进行收集分离,那么就可以减少甚至省却清掏环节,这将大大的降低施工难度,并节约一大笔清掏费用。

综上所述,对这种水体悬浮物处理措施的要求是:建造调试时间短、投产快,并且处理能力要足够大,最好能够在流域内进行定期移动处理。

因此,比较适合这个使用要求的工艺设备是我单位生产的一种超磁絮凝撬装水处理设备——“NSCF-Ⅳ型 磁核絮分设备”。

三、NSCF-Ⅳ型 磁核絮分设备特性介绍

1、单台处理能力2.5万吨/天,区域内多台多点处理规模轻松达到十万吨以上。

2、所有部件为模块化结构,不建池、不挖坑、不盖房,从开始安装到调试完成只需要2-3天。

3、见效快,启动时间短,进出水流程8分钟,20分钟即可完成启动准备并投产。

4、处理量2.5万吨/天的设备,占地只有26㎡。

5、外观采用集装箱造型,整体撬装结构,可以方便的吊装运输。

6、不清渣、不反洗、不结垢、不淤积,无人值守、远程监控、自动运行。

7SS、藻类、TP、色度、浊度、石油等去除≥95%COD去除大于60%,完全满足河湖处理的悬浮物捕集要求。

四、NSCF-Ⅳ型 磁核絮分设备原理

磁核絮分工艺是对传统沉淀工艺的革新,以磁力替代重力,对水中悬浮物进行分离。在絮凝过程中引入表面活化的磁性粉末材料作为凝结核,使污染物生成磁核絮体,然后利用稀土永磁盘产生的强磁力捕吸(磁力强度是其自身重力的600多倍),在瞬间(2 秒内)实现污水净化固液分离过程。再通过剥离分拣,使磁核循环回用,污泥脱水外运。

试验烧杯图-01.png

将要处理的河湖水提升至设备入口,投加专用处理药剂和磁核;药剂及磁核与水中悬浮物反应后,生成高密度磁性絮体团;絮体团随水流进入磁场捕集区,被超磁体捕获,从而被从水中分离出来;分离后的澄清液自流回河湖;捕集的絮体泥团被回收装置收集,将其中的磁核分拣后回收再循环利用;剩下的泥污部分,脱水外运。

工艺流程图-01.png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联系电话:400-000-0000

公司邮箱:12345678@126.com

公司传真:12345678910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理想大厦xxx室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seo seo